在工业气体应用体系中,工业液体二氧化碳纯度检测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首要指标。
根据《GB/T 6052—2011》国家标准,液体二氧化碳按纯度分为三个等级: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不低于99%、99.5%和99.9%。
其中,焊接用途明确要求纯度≥99.5%,而高纯级(≥99.9%)则用于激光、电子、食品及科研等对气体洁净度要求极高的场景。
纯度不足不仅影响工艺稳定性,还可能引发设备腐蚀、产品污染甚至安全事故。
标准规定采用氢氧化钾吸收法进行纯度检测。该方法基于二氧化碳可被强碱溶液吸收的化学特性,通过测量吸收前后气体体积差,精确计算出CO₂含量。
检测需从包装容器的液相取样,使用专用二氧化碳快速测定仪,确保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偏差不超过0.05 mL。该方法操作规范、重复性好,是行业公认的权威检测手段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回收自工业尾气或发酵气的二氧化碳,若提纯工艺不完善,易残留氮气、氧气或烃类杂质,导致纯度虚高或波动。
因此,用户在采购时,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由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纯度检测报告,并核对是否依据GB/T 6052—2011执行。
对于自动化焊接、超临界萃取等高端应用,建议定期进行入厂复检,确保气体质量持续达标。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推进,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日益普及,但“回收”不等于“降质”。只有通过严格、规范的纯度检测,才能在实现资源循环的同时,保障终端工艺的安全与高效。
企业应将纯度检测纳入气体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,避免因气体质量问题导致生产中断或产品缺陷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