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光临江苏科海检验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二氧化碳的质量控制与检测——《中国药典2025版四部》要求

2025-09-05

Leave a message

在制药科学的广袤图景中,二氧化碳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分子,更是一种兼具功能多样性与应用广泛性的关键物料。它既是无菌环境中理想的空气置换剂,又可在制剂过程中充当pH调节剂,甚至在超临界流体萃取、冷冻干燥等高端技术中扮演核心角色。正因其多面性,《中国药典2025版四部》对其质量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要求,力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释放其最大应用价值。

按照《中国药典2025版四部》的规定,药用二氧化碳应经提纯工艺制得,主成分CO₂含量不得低于99.5%(ml/ml)。其外观为无色气体,具有典型的化学行为:可使燃烧的火焰熄灭,通入氢氧化钡试液后生成白色沉淀,该沉淀遇醋酸即溶解并释放出气泡,形成生动的“泡沫实验”,成为其身份识别的重要特征。

在质量控制层面,二氧化碳的杂质检测项目繁多且标准严明,体现了对药品安全的极致追求。酸度检查采用比色法进行定量判断:取100ml新沸过的水,加入0.2ml甲基橙指示液,分置于甲、乙两支比色管中;乙管中加入0.01mol/L盐酸滴定液1.0ml作为对照;甲管则通入样品气体1000ml(流速约4000ml/h),若甲管显出的红色不深于乙管,则判定符合规定。此法巧妙地将气体酸性转化为可视的颜色变化,兼具科学性与操作性。

重金属检测则体现了对痕量有毒元素的高度警惕。取3.3g样品,经水与盐酸处理后煮沸15分钟,冷却过滤,滤液定容至100ml。取部分溶液调节pH至近中性,加入醋酸铵缓冲液(pH 3.5),经高温炽灼、氢氟酸溶解硅酸盐残渣等步骤,最终通过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,间接反映重金属杂质水平。整个流程严谨复杂,彰显了药典对分析精度的执着追求。

此外,多种有害气体杂质亦被纳入监控范围。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氮的含量均需控制在极低水平,采用“气体杂质测定—气体检测管法”(通则0837)进行快速筛查。磷化氢、硫化氢、砷化氢等剧毒气体则要求不得检出或严格限量,通常结合专用检测管或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确证。碳氢化合物(以甲烷计)总量不得超过0.0020%,以防引入有机污染,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,确保灵敏度与选择性兼备。

主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经典的化学吸收法:使用专用二氧化碳测定仪,以氢氧化钾溶液定量吸收CO₂,通过测量吸收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,计算出准确浓度。该方法历史悠久却历久弥新,以其高准确度和可重复性,成为验证高纯气体含量的“金标准”。

二氧化碳应贮存于耐压钢瓶中,瓶体清晰标注“二氧化碳”字样,存放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专用区域,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动。根据《中国药典2025版四部》,其功能定位为“空气置换剂”与“pH调节剂”,服务于从原料药精制到制剂灌装的多个关键节点。
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921293596

微信咨询
江苏科海检验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